本文转自:半月谈
用“双低”菜籽油做一道辣椒炒肉和剁椒鱼头,配上一份杂交水稻米饭,一餐简简单单的湖南饭就准备好了。享用完美食后,来几瓣柑橘,品一杯黑茶,生活好不惬意。这是普通湖南人生活中再日常不过的场景。
事实上,这些许多人日常的湖南味道背后,饱含着湖南八大“院士天团”在科技上几十年如一日的拼搏与创新。他们就是“油菜院士”官春云、“辣椒院士”邹学校、“养猪院士”印遇龙、“鱼院士”刘少*、“茶叶院士”刘仲华、“食品工程院士”单杨、“杂草防控院士”柏连阳和“木竹院士”吴义强。
这些“舌尖上的院士”是怎样炼成的?未来又将为人们带来哪些舌尖上的惊喜?6月23号晚在湖南卫视、芒果TV播出的《湖南好有味》——中国粮·湖南饭特别节目带你一起探求这桌“湖南味道”背后的秘密。
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
被誉为湘菜的“灵*”,辣椒炒肉是湖南人餐桌上最家常的一道菜。随着湘菜走出湖南、飘香世界,辣椒炒肉也正逐渐被世界各地、不同口味的人们所接受。这道普普通通的湘菜本味不断创新、“走红”的背后,离不开“辣椒院士”邹学校和“养猪院士”印遇龙的努力。
湖南人无辣不欢,但要让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其他人都接受辣椒、领略辣椒的魅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研究辣椒30余年,邹学校院士与团队共育成辣椒新品种个,收集和保存国内外辣椒种质资源多份,建成了我国最大的辣椒种质资源库。
从左至右:主持人梁田主持人汪涵“养猪院士”印遇龙“辣椒院士”邹学校“鱼院士”刘少*
这些不同的辣椒品种,适应不同饮食习惯的人,让想吃辣又怕辣的人们也能享受辣椒、感受辣文化。“我这一辈子的科研,就是在一个小小的辣椒上,不停地选育新品种,满足农民的需求,满足市场的需求。”邹学校说。
做好辣椒炒肉,猪肉的质量是关键。要想吃到营养健康的猪肉,首先就要把猪养好。围绕“如何养好一头猪”这件事,“养猪院士”印遇龙花了40年。如今,印院士和他的团队已经创立我国第一个禽畜健康养殖研究中心,所研究出的高效环保安全猪饲料生产技术已在全国多家大型企业应用,为人们能吃到低脂肪、低胆固醇的优质猪肉保驾护航。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辣椒炒肉见证了这些年来人们对饮食需求的飞跃变化。在今天,人们对饮食的追求更加侧重于健康化与个性化,而这些不断增加的新需求,也促使农业科研人创新生产技术,提高食品质量,用科技的力量将更丰富优质的食物送上百姓餐桌:
“鱼院士”刘少*与父亲刘筠院士带领团队研制出湘云鲫2号、杂交翘嘴鲂等多个品种,让更多肉质鲜美的鱼进入千家万户;“茶叶院士”刘仲华创新黑茶加工理论体系,创制了20多种方便型、功能型、时尚型黑茶新产品,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饮茶需求;“油菜院士”官春云选育的优质“双低”油菜品种和高油酸油菜品种,让现代家庭的用油更加健康……
“鱼院士”刘少*
湖南的“院士天团”,在包揽国人餐桌的同时,也切实提高了人们在饮食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有了更多新期待。
科技助力,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
仓廪实,天下安。确保粮食安全,守护大国粮仓,关键之一是要让农民安心,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保护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八位院士多年来在农业科技方面的研究与探索,不仅推动更多地道的湖南风味走出湖南,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财富密码,让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住二层小洋楼、全自动供水供料除臭、配备健康饮食……湖南宁乡花猪养殖大户曾青华为了养好猪,专门打造了“五星级猪圈”。曾青华介绍,要想养好猪,就是要让猪吃得好、住得好,在印遇龙院士和团队的指导下,他开始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生猪养殖,还让宁乡花猪吃上了印院士量身定制的“秘方饲料”,生猪质量大为提升。“我们今年预计出栏10万头生猪,感谢印院士和他的团队!”曾青华说。
科技助力,小水果也能变身幸福果、致富果。湖南作为全国有名的水果之乡,如何利用好丰富的果树资源,提升水果保鲜技术,延长水果加工产业链,帮助农民增收,是必须要思考的重要命题。
左边是“食品工程院士”单杨;右边是“木竹院士”吴义强
“食品工程院士”单杨多年来深耕果蔬深加工领域,创新开发柑橘加工原料绿色贮藏技术,让柑橘的鲜销期得以有效延长。柑橘加工产业技术员杨丽说,有了单院士的速冻柑橘保鲜技术,每年可以向果农收购3万吨柑橘,无论是果农还是食品加工企业,在经济效益上均实现双赢。
“若要稻长好,*秧落地先除草。”除草控草与粮食生产、粮食安全息息相关。“杂草防控院士”柏连阳专业研究除草30余年,研发了系列多靶标除草剂,帮助稻田免受杂草危害,农民经济损失也得以减少。
粮食全身都是宝,秸秆也能变“*金”,“木竹院士”吴义强长期从事木竹秸秆资源利用研究工作,他研发的秸秆无机人造板制造技术,让农户蔡明远去年的防火秸秆板产值超过亿元;喝茶能养生,种茶能致富,从传统农茶到大健康产业,农户周宇在“茶叶院士”刘仲华的研发支持下,打造出“长沙绿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辣椒院士”邹学校培育的樟树港辣椒,直接助力湖南岳阳樟树镇收入突破四个亿……科技力量在农业领域的强力注入,让农民的饭碗端得更稳,也托起了他们美好的明天。
“湖南饭”上新,一直在路上
无论是在品种培育领域还是产业加工方面,一代代农业科研人将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倾注于广袤的农田和大地上,丰收就是对他们奋斗和努力最好的注脚。
面对广阔的农业产业蓝海,院士们前行的脚步仍不停歇:在《湖南好有味》——中国粮湖南饭特别节目上,几位院士也向大众推介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印遇龙院士的茶香猪、邹学校院士的龙福椒、柏连阳院士的“三好米”、单杨院士的冷藏锁鲜脐橙……“湖南饭”不断上新,帮助粮食产业发展更有保障。
“杂草防控院士”柏连阳
打造“中国粮湖南饭”金名片,在进一步发挥在湘院士作用、提高湖南农产品品质的同时,也要注重利用湖南农产品优势和湘菜优势,实施品牌提升计划,利用互联网积极进行营销推广,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切实把粮食品牌建设转化为经济效益。此外,应着力打造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在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做优做香湖南饭,端牢端稳中国粮。农业科研人攻坚克难,优化湖南饭品种;产业带头人和农民辛勤耕耘,擦亮湖南饭的品牌。湖南卫视和芒果TV此次将镜头对准这些百姓餐桌背后默默奉献的人,让人们了解新农人取得“丰收”成绩单的辛勤与不易,展示了媒体的担当作为。从年的《出手吧,兄弟》扶贫大直播,到年的特别节目《稻花香里说丰年》,再到今晚的《湖南好有味》,湖南广电始终情系土地,聚焦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