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全面激发人才活力,赋能县域营商环境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早期如何治疗 https://m.39.net/pf/bdfyy/zqbdf/
华声在线讯(通讯员:廖永森)近年来,龙山县人社局坚持党管人才,始终把人才工作作为前瞻性、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产业导向,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制度措施,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全面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一、着眼引育并重,不断壮大人才队伍主动破解人才短缺难题,全方位加大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培育力度。一是抓人才补充。会同组织部门主动“走出去”,有效实施年、年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共23名。高质量参与省、州举办“智汇潇湘?西望你来”系列活动,提供事业单位引才岗位24个,吸引39名毕业生现场参加,首次实行意向协议制度,树立了龙山县爱才惜才良好形象,引进人才流失率大幅降低。规范开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年以来补充高素质人才名。及时做好定向安置工作,以来为卫健系统乡镇卫生院定向补充专业技术人才名,为教体系统乡镇学校定向补充专业技术人才名,为乡镇事业站所定向补充高素质人才名。二是抓人才培育。进一步优化条件提升服务,做好高层次人才选拔工作,全县现有正高级专家15名、副高级专家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名,高技能人才名,推荐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2人次。深入贯彻落实“湖南省芙蓉人才行动计划”“湘西州武陵人才行动计划”,推荐评选第一届、第二届“湘西州武陵人才”6人。建成1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落实补助资金30万元。实施“湘西工匠”认定发证制度,评选湘西工匠1名。今年10月,高标准顺利承办了年湘西州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我县在30个竞赛项目中获得10金9银6铜的佳绩,荣获全州团体总分第一名,其中获“湘西州技术能手”10人次、“湘西州五一劳动奖章”10人次、“湘西州青年岗位能手”7人次以及“湘西州巾帼建功标兵”5人次。三是抓技能提升。启动“数字化建设与发展”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学习,利用网络优势资源培训专业技术人才0.75万人,有效缓解了工学矛盾。年以来,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31万余人次。为县域内35家企业员工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余人次,培训合格率达95%。为县域内有创业意愿人员开展创业培训余人次,创业成功率达32.8%。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资金万元,改善提升技工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严把人才“入口关”“评价关”,共开展人事考试10场1万余人次,职业能力技能鉴定人。二、着眼人才助力,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主动履行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推进职责,努力建设一支“能战斗、带不走”的本土人才队伍。一是充实基层力量。放宽县乡事业单位考核招聘学历条件,加大空岗补员力度,以来,定向安置到乡镇基层服务人员名,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基层岗位占比达48%。招募“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21名,有效缓解基层力量不足和经费紧张等问题。落实县乡事业单位提高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和男满30年教龄、女满25年教龄晋升上一级职称等优惠政策,78人享受职称晋升红利;实施县以下基层职称单独评审工作,49人享受职称晋升红利。二是强化基层服务。成功开展“湘才乡连特聘专家服务乡村振兴”活动,邀请8名专家开展智力服务。积极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乡镇工作补贴、农村卫教人才津贴等基层人才政策。开辟村干部发展新通道,每年在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中,拿出一定职位数面向在职村支两委成员,让这一群体在思想上有盼头、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劲头。三是促进返乡创业。加大人才创新创业政策支持力度,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和创新平台开展人才走访、技能培训、创业孵化等人才服务活动。年以来,我县返乡创业63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入驻初创企业33家,新增创业主体户,带动城乡就业余人。三、着眼改革创新,全面激发人才活力主动思考研究,紧盯难点、焦点问题,积极创新实践,持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一是深化人才评价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新出台的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申报评审各类职称名。积极推行定向评价使用的基层职称制度,会同教育部门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办法,有效解决长期困扰教师职称申报、聘用等突出问题。针对高层次人才,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可以突破单位的岗位设置,工作满三年后可初定中级,符合“低职高聘”条件的,优先予以“高聘”,符合晋升上一级职称条件的,在量化计分评比中,给予优先推荐。二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直面事业单位聘岗难题,通过提高比例、特设岗位、统筹设岗、制定消减计划等方式,促进人才职业发展。会同组织部门出台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公开选调工作人员办法,畅通基层人才上升渠道。三是深化技能培训制度改革。严格按照国家、省、州各级主管部门下发的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开展以即将毕业的学生、退役军人、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为主的就业技能培训;开展以企业职工为主的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开展面向有创业意愿人员的创业创新培训。坚持分类确定“特色产业+实用技术”“企业订单+岗位能力”“民间工艺+能工巧匠”“异地务工+能力提升”等培训形式,力求培训真实、有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