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献礼二十大2022年推荐国画名家晏本 [复制链接]

1#

晏本立:字立本、年生,江苏丰县人,幼年酷爱绘画,读高中时,拜仇桂堂老师学习绘画。

年,毕业于山东省济宁师专艺术系美术专业。

年,于山东省鱼城中学任教,创作国画《农家情》入选山东省青年美术作品展,获鼓励奖。

年4月,调入江苏省丰县文化馆工作。

年,加入江苏省徐州市美术家协会。

年5月,作品《戏鹅图》入选江苏省青年美术作品展,获三等奖。

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年10月,国画人物在庆祝建国四十周年全国书画大联展中获二等奖。

年,被徐州市文化局授予“群众文化工作三等奖”。

年12月,国画人物在江苏省“希望之光”书画大奖赛中获优秀奖。

年,创作连环画《党员干部的楷模—孔繁森》81幅在丰县报连载。

年5月,国画《那片红高粱》在全国农村题材美术大赛中获纪念奖。

年11月,国画《暖春》入选江苏省群文干部美术书法摄影展,获优秀奖。

年11月,调入江苏省丰县文联任副主席。

年12月,在江苏省丰县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

年12月,于《中华健身术杂志(日本版)》发表插图45幅。

年,在《武林》杂志发表插图幅。

年10月,国画《柳笛无腔信口吹》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中亨杯”全国书画大展。

年加入江苏省美术家协会。

年3月,获中国文联授予的“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作品入选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书法大展获特别金奖。

年12月,出版中国画艺术家《晏本立国画精品集》。

年9月,中国画《柳荫》被江苏省美术馆收藏。

年2月,作品《人物》入选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作品展并获特别金奖,特授予“中国当代百名杰出国画家”称号。

年10月,获国家人事部颁发的“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奖”。

年,国画作品10幅在美国华盛顿艺术家画廊展出。

年当选江苏省丰县美术家协会主席。

年5月,在李可染艺术馆举办“田园歌声”晏本立个人画展。

年12月,当选徐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年9月,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创作高研班,国画作品《东方日记》入选全国中国画展。

年12月,首先提出中国画新六法,并有长篇论文在《美术导刊》等多家媒体发表。

年7月,国画作品《孝道千秋》入选纪念蒋兆和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全国中国画展。

年7月,国画《爽秋》、《戏鹅图》获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中国画大展优秀奖。

年4月,国画线描作品《早春》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首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

年7月,国画《清风》入选全国首届“草原情”中国画作品提名展。

年7月,国画《芳林春晓》入选“和协家园”全国工笔画大展。

年8月,国画作品《舞》入选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年9月,组织成立东方红中国画研究会,简称“东方红画会”。

年,发表《当代中国画名家—晏本立国画小品集》。

年---年赴云南写生,创作《春城无处不飞花》30米长卷悬挂于云南长水机场贵宾厅;参与创作国务院新闻办组织的《多彩中华》56个民族百米画卷,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展示。

年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当代名家画集》晏本立大红袍画册。

年在广州凤彩艺术馆举办:立本心象——晏本立国画专题展。

年9月山水画《故乡有祥云》入选大美观音山,首届全国山水画作品展。

年在丰县欢口中学建立晏本立美术馆。

中国画新六法


  
  
  
  ——关于谢赫六法的思考与新六法论

晏本立

悠悠华夏史,上下八千年。我们的祖先从雕石、刻壁到原始陶器上花纹的绘制,以及对日月星云,飞禽走兽的模写,可以追寻中国画的起源。古老的东方民族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和思维方式,用自己的大聪明大智慧创造着中华民族璀璨瑰丽的文明。年湖南长沙楚王墓出土的帛画《人物御龙图》,证明了中国画在战国时期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并奠定了中国画表现上以线为主适意造形的形式特点。几千年来,中国画不断发展。

南齐谢赫首开先河将当时所知画家27人列为六品,并在《古画品录序》中提出六法论:“气韻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一千五百年来一直被作为中国画论的经典名句,支撑着历史画坛,已成为从事创作和批评家的必修课,影响之大直至今天。

南齐谢赫的六法无疑是中国画坛的财富,哺育了历代大师,无数的画家和理论家。每每提起六法,无不引以为骄傲和自豪,但六法的生命力绝不只是过去,她需要延续、需要进步更新,她需要一个能够适应当代中国特色的新的面孔,来昭示未来的中国画家。审视谢赫六法,研究他的历史价值,将其与当今中国画艺术和谐的部分继续保留,不和谐的部分加以理顺,应是我们当代理论家和画家的共同责任。

进一步思考六法,不难发现六法论中着眼于尊照客观实际,表现客观形象的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传移模写诸法,与当前注重创造性的时代已产生较多的摩擦渐退于次要地位,另骨法用笔与经营位置二法虽各有解释,或含糊其词,或旁敲侧击,终不能一针见血,给予明示,关于气韵生动一法,只可意会不能言传,难教难学,讲其道理,更是扑朔迷离,远不着象,正如宋代大家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所云:“六法精论万古不移,然骨法用笔以下五法可学,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致。”又云:“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画必周气韵,方号世珍,不尔虽竭巧思,止同众工之事,虽曰画而非画。”

可学者较为简单,初级,已不太适应当代艺术创作与欣赏要求,且不时成为阻碍艺术创作发展的绊脚石,不可学者,无象无形,恍兮惚兮,高深莫测,虽有生而知之者,亦是廖若晨星,止在少数大智大慧者,而不能被多数画家学得,——这正是当今理论界面对当代艺术,理屈词穷的根本所在,也正象理论家陈履生先生在《中国美术与世界艺术走向》一文中所讲的:“在当代美术理论研究的现实中,面对复杂的艺术现象,表现出了严重的滞后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原有的美术理论,难以解释复杂的当代现象,甚至产生种种难以化解的矛盾,而在最需要批评的时候,批评又失语变形,这使我们的美术理论和批评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21世纪的今天,勤劳而智慧的中华民族,顺应历史潮流,团结统一,开拓进取,百业俱兴。中国红、中国结、中国印、中国画等一系列发自国人心声的中国名头,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再度崛起,无不另国人引为自豪,我是中国人,我画中国画,中国画家已理直气壮的打出中国旗帜,再不受什么“穷途末路”、“废纸论”等歪理邪说的干扰。一大批新时代成长起来的优秀中国画家无不挺直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早已具备了通过中国画艺术的提高来吸引外界艺术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