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伴导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两天前,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来自全国各级各类媒体的件作品获奖。湖南共有17件新闻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3件、二等奖6件、三等奖8件,获奖总数位居全国前列。回首过去两年,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有17件作品获奖、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有13件作品获奖,湖南在这一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项的角逐中连年“丰收”。荣誉背后,是湖南广大新闻工作者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是聚焦“国之大者”、坚守初心本色、反映人民心声、讴歌人民伟大创造的孜孜耕耘和时代担当。
唱响“精准扶贫”首倡地的政治担当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同村民座谈。张目摄
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湖南调研,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重要论述。
“精准扶贫”是中国扶贫史上的伟大创举。一场铭刻历史的脱贫攻坚战从十八洞村发起,历时八年之久,艰苦卓绝,波澜壮阔。
纪录和报道首倡之地的首倡之为,是湖南新闻人最关键的使命之一。
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湖南日报社华声在线新闻网站的作品《村里最远那一户》,从湖南14个市州各选一个村,聚焦每个村最远的那一户。14路记者跋山涉水,走进村里最偏僻的角落,记录最动人的脱贫故事,获得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专题类一等奖。
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湖南日报由报社党组、编委会成员带队,多名记者、编辑深入实地采访全省14个市州、个贫困村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推出“走向胜利”大型主题采访系列报道,其规模之大、覆盖面之广,在全国省级党报中罕见。
在本届中国新闻奖中获评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类二等奖的湖南日报通讯《“首倡地”的答卷》,是“走向胜利”系列报道的首篇。报道以紧连天线、深接地气的立意,生动活泼贴近受众的文字,通过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既见人物又见风采的现场素描,反映出这7年是湘西州减贫人口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增收最快的事实,高度厚度温度兼备,令人耳目一新。
《一张照片背后的这七年》是由湖南广电推出的创意互动H5,从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十八洞村考察,并与十八洞村村民们一起座谈的一张照片出发,寻访照片中的十几位村民们,结合40张照片、12个故事、1个短视频,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十八洞村7年里的新变化,此次获中国新闻奖创意互动类一等奖作品。
湖南广电推出的《从十八洞村到沙洲村》新闻访谈节目,通过回望习近平总书记曾经造访的两个湖南小村庄,折射出中国乡村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这一路走来的有效衔接和生动实践。节目组先后走访50多位村民,挖掘出了最具代表性的访谈人物,用“访谈+微纪录+愿景展望”等方式,展现出了村民们的激情、梦想与担当。这件聚焦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效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闻作品,获评中国新闻奖广播新闻访谈节目一等奖。
凝聚起疫情防控的强大精神力量
年,一场骤然袭来的大疫,给中国带来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全国一样,湖南全省上下迅速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各条战线、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凝聚起众志成城战大疫的强大合力。其中,闻令而动、逆行出征的湖南新闻人,成为活跃在战疫一线的一道亮丽风景。
年2月2日下午,湖南日报社新湖南客户端新媒体产品策划小组收到抗疫一线摄影记者发回的一组医护人员摘下口罩后“面目全非”的新闻特写镜头,医护人员脸上一道道被口罩勒出的伤痕令人震撼,更令人心疼。
一张照片就是一个战疫故事,如何将这样一组故事讲得生动又有温度?策划小组决定独辟蹊径,以新闻图片为核心要素,设计制作创意海报——9张特写镜头,以一线医护人员摘取口罩后的勒痕为主线,通过他们脸上深深浅浅的勒痕、坚毅温柔的眼神、略显疲惫的微笑,传递温暖和信心,引发了广大网友强烈的共鸣。这组《这些痕迹,刻在你脸上,痛在我心里》获得了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类二等奖。
年1月23日,湖南日报于全国省级党报中率先发声,推出评论员文章《防控重大疫情,我们在一起》,深入阐释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分析解读从中央到湖南的抗击疫情“作战图”,首次呼吁大家面对疫情既小心为上又不自乱阵脚,首次在全国省级党报中叫出、叫响了“打赢疫情阻击战”的战斗口号,首次提出要善待武汉人、善待在武汉工作的外地人的主张,对引导疫情防控工作、疏导公众情绪、稳定社会信心起到了关键作用,获评中国新闻奖文字评论类三等奖。
新冠疫情肆虐期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涌现了无数的最美逆行者。年正月初一,湖南小伙郑能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