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www.wisdomtouch.com/7月6日以来,湖南株洲市遭遇连续强降雨,湘江株洲段逼近历史最高水位,株洲城乡频频告急,紧急打响了一场全民参与的抗洪救灾保卫战。
危急时刻,株洲市各媒体记者分赴各县市区抗洪救灾最前线,用脚丈量危情,用眼抓住细节,用心感受温度,用情做好报道。连日来,当地记者涉激流、过险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等,第一时间报道各地灾情实况、记录抗洪救灾动人瞬间,为全市抗洪救灾工作凝聚了一道钢铁防线。
感动:让报道内化成温暖力量
报道,是从感动开始的。
7月11日下午,《株洲日报》记者王*、《株洲晚报》记者陈驰驱车赶往醴陵市来龙门街道上洲社区。48岁的社区书记张清月,倒在了抗洪救灾一线。
记者王*在石亭镇花溪村抗洪一线采访
“去醴陵的路上,我们就一直在想,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张清月拖着病体坚守救灾一线?”王*说。
循着张清月生前最后时光的活动轨迹深入采访,一个“带病仍坚持在岗”“迈着肿胀双腿解决转移群众吃喝问题”“受困群众全部被成功转移,他却永远走了”的优秀社区书记形象跃然而现。
所有细节,皆为答案。
7月12日凌晨2时许,讲述张清月先进事迹的报道积墨成文,《生命中的最后12小时》《当所有受困群众被成功转移后,社区书记张清月却永远地离去……》分别通过《株洲日报》《株洲晚报》,以及株洲日报社旗下的各大新媒体平台,率先向社会传播,感动了无数人。这些报道也成为中央媒体、省级媒体报道张清月事迹的蓝本。经济日报社客户端、人民网、新华网、《湖南日报》等媒体及时转发、转载株洲日报社稿件,并对社区书记张清月的事迹持续聚焦……
一位居民不经意间拍下记者陈驰(远处穿红衣者)涉水采访的身影
“大事临头,方显*员本色。”陈驰说,“张清月用生命告诉我,什么是责任和担当。”
置身抗洪救灾一线,感动,在每天的采访中持续着,这些人和事,在报端成为历史的叙述时,也内化为记者采写新闻报道的精神动力。
忠诚:风雨兼程坚守一线
为了抗洪抢险,株洲各级广大干部群众日夜奋战在一线,媒体记者也以忘我的情怀,诠释着对新闻事业的忠诚。
田健潇是株洲广播电视总台广播新闻频道的记者,7月10日是他的26岁生日,家人打算中午下馆子替他庆祝,还订了生日蛋糕。可那天,他始终在一线报道受灾情况。
株洲广播电视总台公共法制民生频道记者游广积是一名新闻老兵。7月10日,他和同事程焱第一时间赶赴醴陵市,乘坐湖南航空消防救援大队的直升机,跟拍到了消防队员紧急救援的独家画面。被困近48小时的一家五口获救,其中还有一个一岁多的婴儿,已高烧不退近30个小时了。婴儿的母亲悲喜交集,情不自禁地向消防队员深深鞠躬。这段视频当晚在央视的《晚间新闻》和湖南卫视的《新闻联播》中播出。
醴陵融媒体指挥中心被淹,进出只能靠划船
因暴雨不断,河水持续上涨,7月9日凌晨,醴陵市融媒体中心被水淹了,因编辑、制作设备难以转移,记者、编辑和主持人划着船进入中心上班。“本台最新消息,本台被淹了……”记者、编辑和技术保障人员与时间赛跑,克服了通讯不畅、设备不齐、时间紧张、人员不足等重重困难,将灾区一线的灾情、抢险、救援、重建等情况及时向外发布。7月8日—11日,醴陵市融媒体中心在中央媒体以及省级媒体平台等发稿22条,在醴陵市发稿余条,全方位报道了醴陵抗洪救灾及开展灾后重建的新闻,凝聚起了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抗洪抢险的精神力量。
勇敢:像战士一样向水而行
身处记者岗位,洪水来袭,闻“汛”而动,去一线、去现场,是大家的不二选择。
7月12日下午6时许,《株洲日报》记者胡乐刚从抗洪救灾现场回到办公室埋头写稿,母亲的一个电话打来,他才猛然想起,当天是自己30岁生日,老婆和一个多月大的孩子,还在家等着给他庆生。江中孤岛古桑洲的居民大撤退、三门老街紧急救援、马家河街道新马堤渗水点抢险……胡乐平均每天采写、发回图文报道四五篇。
记者谭浩瀚在渌口区渌江松西子段采访拍摄
7月10日,洪峰过境。当天中午,《株洲日报》摄影记者谭浩瀚刚从革命老区炎陵县采访“初心”特别报道赶回,来不及休整,立马投入抗洪一线,航拍洪峰过境视频画面。刚剪辑完视频,听到湘江支流渌江松西子段河堤漫水的消息,他抄起相机又出发。在堤坝滑坡垮塌处、在防洪挡墙前,他及时传回一张张现场图片。动人心魄的视频和鲜活的画面,经报纸和新媒体发布后受到社会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