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式并购驱动医药企业
尽管2011年医药板块因行业*策预期收紧,板块承压,全年医药股大幅跑输大盘接近8个点,但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用药需求增加、医保制度日渐完善以及资本的投入与推动,医药行业仍然以相对确定的成长性吸引资本的关注。
立足OTC和健康产品的仁和药业亦通过并购扩张进*处方药市场。据悉,仁和药业6月底已完成对江西制药和药用塑料的收购,2012年全年并表,预计贡献利润3000万元;樟树制药和药都药业已于4月底完成收购,2012年并表8个月,预计贡献利润2700万元。相关企业产品品种与仁和的产品线进行了有效互补,也为其切入处方药市场做了铺垫。
内生核心增长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创新和整合将是中国医药行业未来的主题,在此背景下,企业应当在优势领域牢牢占据创新者的地位,同时计划将竞争激烈、缺乏特色与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进行整合,以此形成竞争优势。事实上,虽然眼下有不少医药企业拓展式的并购,号称要成为综合性制药企业,但往往同时还是强调要做细分市场的领导者。
康美药业就是如此。即采用较为开阔的中药产业链布局思路,向中药材综合流通商全面转型:向上游掌握和布局中药材交易市场和储备库,贴近中药材道地产地建立田间工厂,通过制定种子标准与农户合作指导种植,建立产地粗加工基地,以规范中药材源头种植;中游以饮片业务为中枢,全国扩张医院客户;下游拓展渠道和终端消费者群体。与此相应,康美药业在中药饮片业务、中药材贸易市场、中药材贸易、资源型保健品等业务领域都形成了较为有力的竞争优势,完成了全国性的产业布局。
同样专注于核心业务的百年老店同仁堂,2011年为提高管理层的积极性,推出现金激励计划:根据年度业绩考核结果(主要是净利润增长率),以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基数提取一定比例的奖励基金,用于奖励高管人员。计划实施后,2011年同仁堂净利润增速达到28.68%。一线产品中,安宫牛*丸、大活络丸、牛*清心丸增速超过20%,潜力较大;二线产品整体增速高于20%。国泰君安认为,拥有近800个药品生产文号、多个名牌品种,但公司工业收入不到40亿元,单一品种收入不超过4亿元,产品营销能力薄弱是同仁堂未能培育出大品种的最重要原因,由于管理层激励机制长期缺失造成了公司产品营销动力不足,国药品牌价值远未体现。分析师指出,随着同仁堂激励改善和营销机制加强,市值成长空间将全面打开,多个品种将成长为5~10亿元销售空间,业绩有望持续超预期,巨大的国药品牌价值将得到体现。
而新华医疗今年的两次融资均投向医疗器械业务,对数字一体化手术室工程及设备项目、低温灭菌设备及耗材项目、口腔设备及耗材项目等的投入,无疑披露了该公司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兴业证券的分析师指出,医药企业利用关联,不断拓展细分领域并不罕见。在推出新产品的整个历程中,不断利用关联拓展细分领域推出新产品,这样能够不断地利用并强化公司产品在医生及患者群体中的认知度,同时在一些销售资源及渠道上实现共享,不断收获,销售费用率也得以下降。
紧抓心脑血管用药的天士力就是一个范例,自1994年推出治疗冠心病及心绞痛的复方丹参滴丸后,2000年借用这一口服心脑血管用药销售团队推广针对心脑血管所致头晕头痛的口服用药养血清脑颗粒,而后又组建中药注射剂销售团队推出益气复脉粉针,随后推向市场的针对脑梗死及溶栓的中药注射剂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及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同样借助前面的渠道。也因此,最新披露的2012年中报中,天士力一、二线产品均维持高速增长:复方丹参滴丸上半年估计同比增长约17%~20%,二线产品养血清脑、水林佳等产品保持40%增速,芪参益气滴丸、中药注射剂增长迅猛,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亦有望于明年放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养生保健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