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脚步丈量长江,用汗水甚至生命,守护着长江。不分寒暑,无论昼夜,他们乘风破浪的地方,正是他们最深情的守望。
7月31日,是“世界巡护员日”。据农业农村部长江办最新统计数据,全长江流域已经建立起余支协助巡护队伍,协助巡护员人数超过1.7万人。他们已成为渔*工作的一支重要协助力量,对于长江“十年禁渔”持续推进有着重要意义。
今年,由农业农村部长江办主办、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和极目新闻承办的“优秀长江协助巡护员”年度评选已正式启动。这个盛夏,极目新闻派出多路记者,分赴长江流域15个省市深入采访,从长江源头到长江入海口,从长江干流到两湖与汉江,寻访长江协助巡护队员的工作现场,记录他们守护母亲河的行动与心声。
-----------
极目新闻记者柳琛琛
摄影记者邹斌
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又被称为洞庭山。这里北靠长江,南濒洞庭,自古是文人墨客寄情山水之地,唐代诗人刘禹锡名篇“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所描绘的就是君山景象。相传,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曾来这里,死后即为湘水女神,屈原称之为“湘君”,故后人又把这座山叫做“君山”。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两大通江湖泊之一,君山当地人世代生长在洞庭湖边,故而捕鱼者众。在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中,家族中三代、四代为渔民的例子屡见不鲜。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启动后,渔民纷纷“洗脚上岸”。然而,生于斯长于斯,昔日的渔民群体对洞庭湖有着执著的情感。年3月开始,部分退捕渔民经过遴选成为君山区钱粮湖镇护渔队的巡护队员。按照每5公里1人的标准,湖河岸线68.4公里的钱粮湖镇共聘用14人。昔日的捕鱼人,转变身份成为今天的保护者,成为渔*执法人员的“千里眼、顺风耳”。
巡护队员在巡护
岳阳市君山区渔*站站长戴四新介绍,护渔队协助执法部门打击违法捕捞、交易、运输、销售野生水生动物,年以来,发现违法捕捞现象13起,累计劝退违规垂钓人员余人次,协助执法部门没收违规垂钓渔具根,发现“三无”船只9条。他说,君山是岳阳的后花园,守护好一江碧水,就是为子孙后代守护好我们的家。
老渔民主动报名成为队员
从年跟随父母捕鱼,到成家立业、娶妻生子,渔民况正茂早已习惯了在洞庭湖里讨生活。他有一条13米长的铁制渔船,禁渔前,每天下午,他和妻子迎着夕阳向洞庭湖出发,第二天清晨,载着渔获满仓而归……多的时候,一次打的鱼可以卖至元。每年7月1日起,至次年春节前夕,况正茂总是忙碌着大半年。春季的休渔期也不能闲着,除了修补渔网,还要找点别的工作。
年,况正茂和大伙儿一起“洗脚上岸”。渔船拆解当天,他因有事没有亲自目睹渔船被拆卸的场面。事后,他打听得知,有的老渔民当场掉眼泪。如今,再次回忆起昔日在洞庭湖上捕鱼的场景,况正茂直言不舍:“现在想起来,陪伴这么多年的渔船没了,肯定很留念。”
正因如此,得知退捕渔民有“转身”成为队员的机会,他第一时间报了名。经过筛选,成功成为护渔队的一员。
戴四新是筛选队员的工作人员之一,他介绍,队员的聘用期为两年,当时,前来报名的人数远远超过了聘用名额数,为此,工作人员经过反复挑选,才选择出责任心强、有情怀的人选。
累计劝退违规垂钓人员余次
年7月23日,极目新闻记者跟随钱粮湖镇护渔队来到洞庭湖岸巡护,来到曾经集中拆毁船只的地点,铁船的碎片散落、遗留在岸边,仍然依稀可以看见。
上午9时许,岳阳市区的气温攀升到30余摄氏度,在烈日的炙烤下酷热难耐。然而,站在洞庭湖边,尽管阳光依旧*辣,微风徐徐,迎面带来丝丝凉意,空气中带着特殊的味道,不远处的巡护用船船头“中国渔*护渔巡查”的旗帜随风招展。
巡护队员在巡护
几位队员相继登上巡护用船,发动引擎,沿着湖岸向洞庭湖深处驶去。他们站在船头船尾两处,水面以下可能存在的违法捕鱼用具、湖河岸边疑似垂钓人员的身影,都是他们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