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金可以叫“镀金”吗?特朗普为什么不能叫“川普”?
——彭泽润和他的朋友们说汉语(第3期)
彭泽润,湖南衡山人。先后在湘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和博士后证书。年担任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年晋升2级),年担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带头人,年担任现代汉字书法学科带头人。年担任湖南省*协委员。年担任全国语言理论研究会理事长。年担任湖南师范大学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年担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至今出版了10多部著作,发表多篇论文。多年在湖南经视“湖南方言听写大会”、“你是湖南人不咯”等栏目担任湖湘文化专家。
彭泽润年给《长沙晚报》推荐年度字“教”和年度词“教育”。
华闻之声全媒体联播网(撰稿:彭庆)俄罗斯总统普京年8月22日签署命令,追授达莉娅杜金娜英勇勋章。杜金娜是谁?想必不少人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都会感觉很陌生。不过她的父亲亚历山大杜金可不简单。如果用关键词“普京的大脑”“俄罗斯的国师”“普金智囊”搜索了解就会知道,他是俄罗斯著名的社会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甚至有人认为他的思想直接影响了今年的俄乌战争。
杜金给自己的名字“镀金”了
杜金的思想是什么呢?要搞清楚他的思想,首先要明白一个概念。欧亚主义。通俗地说,就是俄国本来是自己玩自己的,后来彼得大帝的近代化改革开始之后,俄国开始西化。但是,旧东西里面加入个新东西,就出现了两种声音,这样就容易吵架。他们也真的就吵起来了。主张俄国全盘融入西方的叫“西化派”,主张维护俄国的历史特性的叫“斯拉夫派”。吵架双方不可调和的时候,一般会出现中和方案。所以吵着吵着俄国就出现了“欧亚主义”。通俗地讲,就是俄国觉得既然欧洲也无法真正融入,亚洲也不愿意和我玩儿,那我干脆还是自己玩儿。
俄罗斯总统普京(左)和俄罗斯学者杜金(右)。
杜金的思想就是对“欧亚主义“的继承,杜金叫它“新欧亚主义”。就是说他想要用大陆体系来冲击美国代表的大西洋体系,认为俄罗斯应该成为欧亚大陆的大帝国。互联网上有人认为,俄乌战争的起因就是乌克兰高层被人操控,实际上是北约东扩。然而,俄罗斯和乌克兰接壤,也就是北约跑到俄罗斯家门口了。这场战争的本质其实就是俄罗斯想争取一个*事上的缓冲地带。俄罗斯的走向似乎和杜金的思想有很大联系。杜金女儿杜金娜被炸死,从侧面也反映了长得像托尔斯泰的杜金不是一个简单的学者。杜金确实给“杜金”这个名字镀金了。
翻译成“镀金”会有歧义,不严肃
杜金的名字是从俄语音译过来的。但是为什么要翻译成“杜金”,不翻译成“镀金”呢?外国人名翻译成汉语到底遵循怎样的规则?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彭泽润教授。
彭泽润说,这个不是翻译的不同,只是用字的不同。我们会把英语的“Howareyou?”用近似的汉语语音说成“好啊优”。有时还根据意思选择语音相同的语素有趣地变成句子。例如,“Thankyouverymuch!”用近似的汉语语音说成“三块油喂给猫吃”。
亚历山大杜金在俄罗斯语里是用斯拉夫字母记录的,转写成拉丁字母是AleksandrDugin。这里的Dugin不会带来什么误会。但是在转写成汉语的时候,“杜金”要是写成“镀金”就会产生误会。
俄罗斯学者亚历山大杜金。
彭泽润说,我们的汉字是语素文字。什么叫语素文字?就是基本上用一个字记录汉语中的一个语素。语素是什么呢?语素是词的零件。一个零件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例如“人”。超过一个零件构成的词叫做复合词,例如“人民”、“机器人”。
语素一般至少用一个音节表达。但是语言里的语素的数量比音节的数量多很多,所以用来记录语素的字的数量也会很多。语素多,音节少,必然会出现几个语素语音相同的现象。像这样的语素就叫做同音语素,视觉上叫做同音字。
“亚历山大杜金”本来写成“压力山大镀金”也可以,从语音上来看,音节没有什么很大的不同。但是语素文字会让我们默认每个字记录了语素意义,这样本来只能区分姓氏和名字两个语素的“压力山大+镀金”,还可以按照6个语素“压+力+山+大+镀+金”来理解。这样有歧义就不好了。
另外,音译词“亚历山大”被人们恶搞成“压力山大”,这个谐音的网络流行语,其实不仅变换了字,还变换了音节:yà(亚)——yā(压)。声调变了。
特朗普叫“川普”像开玩笑
长沙医学院教务处的刘羿伶老师告诉我们,类似的还有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网络上也有人戏称他川普。美国前总统的名字“Trump”的发音确实和“川普”相近,在网络上大家也经常这么叫他。但是他的官方译名是“特朗普”。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
按照我们上面说的规则,他确实应该叫“川普”才对,为什么叫“特朗普”呢?因为看到“川普”,我们不仅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语素“川普”,表示人名的单纯词,也容易理解成通过汉字通常记录的两个语素“川+普”组成的一个复合词,表示“带有四川方言味道的普通话”。所以“Trump”还是被官方翻译成了“特朗普”,这样就不容易让人误解。
彭泽润最后告诉我们,语言是符号,用什么声音来表达什么意义本质上是任意的。在书面语里,什么字记录什么词,也是任意的。但是一旦约定俗成,就很难改变我们理解的习惯。这就迫使我们尽量回避旧的习惯,减少理解上的歧义。所以,我们叫做“人”,就不能跟已经被叫做“狗”的动物,更换名字。但是这不影响汉语的“狗”在英语里叫做dog,也不影响在汉语方言里把“狗”叫做ge等名称。可见,语言是任意性和强制性对立统一的,但是任意性是根本的特点。
作者彭庆是湖南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年级硕士生。本科读湖北师范大学日语专业。
图片来源:彭泽润图片以及题词来自作者提供,杜金、特朗普图片来自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私信提供证明后删除)
责任编辑:胡宇春
同步分发“华闻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