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闻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影评丨电影大地颂歌以沉浸式视听语言讴
TUhjnbcbe - 2025/1/9 22:28:00

电影《大地颂歌》海报。

电影《大地颂歌》:以沉浸式视听语言讴歌脱贫攻坚,献礼建党百年

文/刘库

近日,由潇湘电影集团等单位出品的电影《大地颂歌》在长沙举行首映式,该剧原版为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其在年9月一经上演便获得观众一致好评。年11月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文联等在北京主办的关于该剧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纷纷给予高度肯定和赞扬。首映式上,笔者与众多观众一样在电影多处情节感动落泪,究其原因,在于作品营造了脱贫攻坚伟大事迹的艺术化意境,对优秀党员干部形象进行了真实而生动的艺术化描摹,将视听语言与舞台语言进行了沉浸式的有机融合。

脱贫攻坚伟大事迹的艺术化意境

王国维言:“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电影《大地颂歌》不可不谓营造了脱贫攻坚伟大事迹的艺术化意境,其在情感抒发、场景设置、叙事呈现三个层面构筑了移情与共鸣、真实与沉浸的优秀影像效果,使观众能够触景生情,充分认识到作为人类历史上伟大壮举的中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价值,充分感悟到中国共产党人“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首先,在情感抒发上,龙书记带领十八洞村全体村民向贫困宣战的昂扬激情,与村民们一起积极投身家园建设的热情,服务村民易地搬迁、相亲脱单时的温情,以黄诗燕、王新法等脱贫攻坚英模人物为代表的一线扶贫党员干部们,无私无畏奉献乡村建设的真情等等,都熔铸成扶贫党员干部与村民们的鱼水亲情,感人至深。其次,在场景设置上,龙书记稳定民心在脱贫致富承诺书上按下手印、王老师救助留守儿童小雅、龙书记帮助苗寨单身青年举办相亲大会、英模家属沉痛悼念扶贫干部等场景生动真实,观众仿佛置身情节现场,耳濡目染。最后,在叙事呈现上,《大地颂歌》从开场十八洞村青年们因家乡贫困准备外出打工,到结尾全村在龙书记为首的扶贫队的带领下进行产业分红,并为进京参加国庆阅兵仪式的龙书记送行,可谓情节有转折,内容有冲突,故事主线明确,单元核心清晰,件件桩桩,观众有如亲历其中。

优秀党员干部形象的艺术化描摹

电影《大地颂歌》真实再现了湖南十八洞村的扶贫故事,讴歌了脱贫攻坚的伟大壮举,生动描摹了以龙书记、黄诗燕、王新法等脱贫攻坚优秀人物为代表的一线扶贫党员干部们,深度刻画出他们作为共产党人“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以优秀的艺术创作献礼建党百年。作品对党员干部形象的艺术化描摹主要体现在以人物原型行为事迹为塑造基础,将人物放置于矛盾冲突中刻画描摹,恰当处理了典型人物与辅助群像塑造的关系,加之全剧演员们可圈可点、自然真实的精彩表演,整个作品的形象塑造直击人心,令观众久久不能忘怀。

首先是作品中的主要角色基本都有现实原型人物作为塑造基础,如龙书记的原型人物即为十八洞村的前3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龙秀林、石登高、麻辉煌;剧中张凯丽饰演的彭建兰,其丈夫即是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原湖南炎陵县委书记黄诗燕,其他如支教王老师、扶贫英模干部的女儿王婷、十八洞村村长等等形象均以现实真实人物作为创作原型,正是因为这些主要角色源于真实生活,这些感人事迹来自你我身边,作品才有打动人心引发共鸣的艺术基础。

其次是以龙书记为代表的主要人物在矛盾冲突的设置中逐渐变得立体生动、深入人心。作品以龙书记的扶贫事迹为主线,表现其在一次次的困难阻碍中敢担当有作为,逐渐描摹出其一心为民倾力扶贫的优秀党员干部形象。其初到十八洞村时面对村民离散,全力鼓舞士气凝聚人心;面对田二毛等人对扶贫队的质疑戏谑,耐心解释,并带头在承诺书上按下手印;面对全村种苗急需水泵灌溉而货款又无法支付的紧急情况,其毫不犹豫垫付自己的买房钱;面对小雅上学困难奶奶身体病弱,与支教王老师主动上门帮扶,安置小雅医院看病;面对村民困于山地十年九灾,天梯出行交通不便等问题,不顾自身安危救助绝境中的小雅,并帮助村民易地搬迁乔迁新居······面对扶贫路上的种种矛盾冲突,龙书记真正做到了自己所言的“我们党员就应该是服务人民的先锋队,我们就是要把根扎在基层,我们就是要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开花。”

另外,龙书记饰演者谷智鑫深入十八洞村体验生活,获得大量一手创作资料,王老师饰演者何炅、彭建兰饰演者张凯丽、王婷饰演者万茜等演员也都曾赴扶贫一线实地考察,与原型人物交流互动,可以说作品的演员们在排练与表演的过程中用心用情用功,有爆发力有感染力,在表演层面便已经引领观众走进故事、走进形象。

视听语言与舞台语言的有机融合

此次电影版《大地颂歌》是对剧场版、电视版《大地颂歌》的又一次升级,升级内容绝不是对剧场版内容简单的纪录式的复刻,也不只是作为视听效果层面的4K技术摄制、跃然于画面之上的角色动作表情的近景特写等,当然,这些升级内容对于提升观众审美体验、更好地传达作品艺术内涵具有重要价值和实际效果,在某些方面可以弥补剧场观赏带来的限制和不足。另一方面,电影版又极大程度地还原了剧场版表现出的在场性、即时性等良好体验效果,具体说来,主要是电影版将视听语言与舞台语言进行了沉浸式的有机融合,一是表现为导演有意为之的去除各幕说明,营造一种叙事结构上的连续性、完整性;二是在镜头剪辑处理下,舞台场景与大型影像背景更好地融合为一体,场景段落与整体之间的切换更好地服务于形象塑造与主题传达;三是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舞台视角,即观众仿佛置身于舞台之上,置身于故事之中,置身于龙书记一行面前身后,亲自见证着一件件感人至深、鼓舞人心的扶贫事迹。

再者,作为声音语言之一的音乐元素也是充分发挥了其渲染气氛,烘托主题的重要作用,《浏阳河》《马桑树儿搭灯台》等等经典民歌在表现独具特色的湖南民族音乐风格的同时还生动准确地传达出各个叙事单元的核心内涵,而《一步千年》《高高大山有座天梯》等现代原创音乐作品亦是贴合人物形象气质,顺应情节冲突发展,特别是《来不及说爱你》一段更是为主题传达注入了强大的情感张力,使观众即时有效地获得了情境合一的审美体验。

总之,电影版《大地颂歌》以沉浸式的视听语言讴歌脱贫攻坚,献礼建党百年。这是湖南广电“扶贫三部曲”之一的再提质,是一部表现真善美的精品力作,值得每个人走进影院,感受大型史诗歌舞剧的光影魅力!

(作者:刘库,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导。)

1
查看完整版本: 影评丨电影大地颂歌以沉浸式视听语言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