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闻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回乡见闻之河北城乡观察疯狂的小区和发展的
TUhjnbcbe - 2025/2/17 9:19:00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ww.kstejiao.com/m/

(图/河北省博物馆)

编者按:“回乡见闻”活动是

向小田(ID:xiangxt)发起的一项基于社交媒体的大型网络乡土调研活动,已经开展五年。在过去五年中,成千数万网友参加,贡献了大量一手的城乡见闻素材,其内容覆盖城乡经济发展、公共治理、风俗文化变迁等等方面。其在微博上阅读量超过1.5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共鸣。我们每年会摘录一些见闻中的精彩文章分享给读者,年的第二篇,是河北篇,来自两位同学,其中一位是来自保定的

榴炮三连,另一位是来自张家口的

瑾尹匡。他们朴素的语言中,读者可以看到当地在过去一年中所经历的经济变化,以及时代的烙印。

保定篇

作者:

榴炮三连

转眼间又是春节了,这一年经历的太多,见证了许多,正好借着帖子给大家详细说说家乡的变化。

保定原来不算是一个有名气的城市,总面积平方千米,下辖5个市辖区、15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全市总人口.9万人,拥有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16所高校。年,完成生产总值.3亿元。他基本和其他的北方三线城市一样,稍微有点名气的就是两大上市公司-长城汽车和中国英利,还有我们当地人几乎每天都离不开的驴肉火烧,当然最有名气的还是他的PM2.5指数,不过今年有了很大的转变。

这一切都随着年4月1日雄安新区的设立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在这之前就有各种各样的传言:传言要成立白洋淀市;传言雄县、安新、容城当地的户口已经冻结;传言不再审批新建楼盘,当时好多人都以为这只是传言,是开发商或者中介的一贯伎俩......可是没想到在这一天竟然成真了!成真了!成真了!3月31日晚上当时朋友圈的段子手又开始活跃了,由于我们这距离雄安新区最近,所以第一时间就有人开车杀去了雄安,而且不少人家里都有雄安新区的亲戚朋友,当大家到了新区才发现自己来晚一步,堵在大街小巷的都是连夜赶来的京、津牌照的豪车,大家从四面大方来的目的无非只有一个——房子。据说当时不少土豪都是直接带现金过去交易的,而且还有人大手笔买下了一排小产权房,大家都沸腾了,到处疯狂寻找有人出售的房子,新区的房价由八千涨到一万,再涨到一万五,再到两万,疯狂到有人出手就能成交。不过当地政府反映很快,立即发布了一系列红头文件,大概意思就是告诫大家不要来新区炒房子,现在的交易不受政府认可和保护。

当大家看到新区的房子不能买的时候,就轮到我们紧邻新区的房子粉墨登场了。我们区有4个乡镇和新区接壤,是距离新区最近的几个区县之一。大家可以看看我发的地图。当时那几个乡镇有几栋新民居也是被当地人一扫而光。

这是家乡的区位图

在年4月份以前,我们当地的房子价格在左右一平米,这个价格大家已经感觉不低了,毕竟当地的平均收入大概在元左右。在距离京港澳高速出口的地方有一个楼盘叫御泉美墅,那的房子因为比较偏远,几乎就是一片荒地,没有配套设施,房价大概在左右,大概从年左右就开始对外销售,但是销量一直不怎么样,而且房子一直没有竣工交房,开发商马上因为各种叠加因素导致资金链断裂,谁也没有想到事情因此发生了反转.....

当那些京、津牌照的发现新区的房子不能买卖的时候,便盯上了我们这里,可以说得上是蜂拥而至,因为御泉美墅那个小区紧邻高速出口,从收费站出来就会经过正在施工的小区,因此出现了在高速路匝道口堵车的盛景,那里的房价也从均价六千左右一路涨到了一万+,而且几乎全部出手,之前资金链快要断裂的开发商因此活了......偏远地区都这样了,主城区就更不用说了,均价八千左右大概涨到了一万三左右,感觉大街小巷都在谈论房子,房子多的满面春光,没有房子的在到处扫荡,争取能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抢到一套。之前老家的一个弟弟要买首套房,但是一直犹豫,现在也恐慌起来,怕还会涨价,那以后房子就彻底没戏了,让我陪他四处打探房源,走到每一家中介都开口就是均价一万二,而且没有一点讨价还价的余地,这还要当天就要缴纳定金,过期不候。那天傍晚我们四处游走,出入各个中介,打了无数电话,感觉我们就像一个讨要饭的,祈祷中介能够施舍我们一套房源,而隔壁餐馆里,食客们正在大快朵颐(当时正好是开始吃烤串、小龙虾的季节)。当时像我们这样恐慌购房的还有很多,感觉全保定市各个区县的房价都在疯狂上涨,就像全河北省的上市公司股票一样,就连和雄安新区一点也不沾边的承德露露在设立新区以后开盘第一天都上涨了4%。看到这种情况政府也坐不住了,省、市已经或准备出台一系列政策来稳控房价,为了打一个时间差,在政策出台前把房子卖在高位,好多售楼处都是半夜鸡叫,连夜开盘,朋友圈里到处都是抢购房子的视频和照片。当时亲眼见到了一家人因为犹豫了一晚上结果开盘价格由九千涨到了一万二而在售楼处互相指责争吵,也见到了好多人以一万两千元价格拿到房子的欣喜,当然这里有不少从百里之外而来的北京炒房客,感觉整个地区都沸腾了,辛辛苦苦多少年攒下的积蓄在快速上涨的房价面前变得一文不值,手中有房,心中才不会慌,也更加证实了一句亘古不变的真理——涨价才能去库存。

这种疯狂没有持续多久,政府很快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稳定房价,包括停止房屋过户审批;要求所有售楼处和中介停业整顿;规定社保缴费年限等等,但这依然浇灭不了购房者的热情,好多都转入了私下交易,在中介找两份制式合同,买卖双方签字打款,一切都是那么和谐。

疯狂小区的位置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各种政策的出台,购房者的热情才慢慢消散,大概到了八九月份的时候发生了戏剧性的反转,不少被贴了封条的售楼处和中介开始慢慢营业了,走进去中介也变得热情了,而且还能挑选房源了,更让人惊奇的是房价竟然降了,由原来的一万二左右慢慢降到了八千左右,而且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更加戏剧性的是北京的炒房客又回来了,他们回来要求退房来了!后来和熟悉的做中介的朋友聊天才知道里面的内幕,他们在抢到房子的当天就散了,然后把房子以更高的价格挂在了中介或者售楼处,每天和中介保持电话联系就可以了,只要卖家给的价格合适就立马出手,可是他们并没有等到什么接盘侠(当时一万两千元的均价大家都自嘲为——绝望式买不起),最后降到买入价甚至低于买入价都没有多少成交量,最后终于坐不住了,驱车回到我们这里,开始找各种理由和借口要求退房,哪怕是降价退也行,可是开发商好不容易卖出去的房子,怎么可能给退呢?这时候风格完全转换了,高位抢到房子的垂头丧气,灰头土脸,只好安慰自己房子是用来自己住的,原来没有买到房子的变得精神抖擞,坚信房价还会降,现在还没有到出手的时候。至于谁对谁错,只有用时间来证明了。

年最出名的除了雄安新区还有就是保定的重污染天气了,不过经过这两年的大力整治,已经有了很大改观,当然这种整治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将近半数的区县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除了有热电厂集中供热的除外,其他的几乎全部改成燃气供暖,作为一个拥有万以上的人口大市,这任务的艰巨可想而知。到了供暖季好多都没有如期完成,如期通气取暖的也造成了很大的气荒,这个在二级市场早就有了反映,具体的就不多说了。一句话总结,气代煤工程为今年河北地区乃至北京空气质量改善功不可没。气代煤工程可以说是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能源结构,村民普遍反应还不错,以后冬天再也不用灰头土脸的烧煤了,如果燃气价格能够再低一点,燃气后续供应有保障,那确实是做了一件好事。

雄安新区设立之后就是无穷无尽的环保整治行动,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首当其冲的就是距离新区最近的北部几个乡镇,偏偏那里又有不少从事多年的有色金属加工传统企业。政府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环保风暴”,没有手续或者手续不健全的企业纷纷被迫停业整顿或者搬离,导致周边不少村民失业,可以说的上是受到了供给侧改革和环保整治的双杀,在这种高压态势下,好多小企业主也明白了:这次和也以往真的不一样了,以前交点罚款或者停业整顿几天还可能营业复产,但是现在没有一点缓和的余地,有可许很多人会说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可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谈何容易。

新区的设立还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大型国企纷纷在新区设立办事处,热火朝天的投入到新区建设中去,一些民营企业只能是退而求其次,在新区周边拿地搞项目,当然最佳选址就包括我们这里。华夏幸福在年在雄县、清苑就设立了白洋淀科技城,不过现在因为新区的设立叫停了,碧桂园在我们当地开发的楼盘也已经到了实施阶段,据说恒大、中国建筑等上市公司都有意向在周边搞配套设施,大家都在憧憬着新区的美好未来。

这两年呼吁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有点裸泳的感觉了,创来创去大家感觉还是高利贷来钱最容易,现在流行的是一种类似于消费贷一样的产品,好多城商行给类似于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等优质客户大概年化7%左右利率的贷款,这种贷款办理起来很简单,有的甚至不需要任何手续,而且还款周期比较长,然后把钱取出来以年化20%利率(有的甚至高到30%)放出去,至于钱最终流到哪里去?有没有什么抵押?有没有什么风险?没有人关心,只需要等着每个月打款付利息就可以了。至于说炒股或者买基金,身边人好少有这个意识。实体经济一直都是不温不火,没有什么太大的转换,干实业的朋友很少有不和房地产沾边的。面对种种的不确定性,公务员、教师、事业单位、国企是留在本地年轻人就业首选。

农村给人的感觉是几乎没有变化,而且还有越来越衰落迹象,年轻人大都去了城里工作,只剩下一些老人在维持着,地里种植的无非就是玉米和小麦等大田作物,这两年的玉米小麦价格一直低迷,村民只有通过外出务工才能维持一家几口人的生活,因此有好多撂荒现象。这两年农村是消化三四线城市房地产的主力大军,农村的适龄青年如果在城里没有一套房子,想找个媳妇是很困难的。但是亩产元左右的收益和均价元左右的房价实在是太过悬殊,唯有出去打工才能勉强攒一套房子。现在的农村面临的困难就是劳动力骤减问题,不过现在的农业生高度机械化正好化解了这个问题。偶尔有搞养殖或者经济作物种植的也因为周期影响很不稳定,农村迫切需要能有带头人站出来整合农村丰富的土地资源来带领村民脱贫,发家致富,可是农业的高投入、高风险、低回报、长周期特点,有哪些产业资本敢轻易踏入这一步呢?不过好的一方面是城镇化进程中给农村人扎根城市提供了很大的福利,得益于城市化细分工,年轻人只要肯吃苦,有一技之长,很容易就能再城市生存下来,不用像父辈一样只能局限于工地打工。

三四线青年现在可以说的上是消费升级的主力军,大家有时间、有钱,房子买的早的没有还贷压力,有钱自然就花在吃、喝、玩、乐上面了,餐馆和电影院几乎天天都是爆满。得益于互联网的发达,消费的产品几乎和一二线城市没有任何差别,私家车遍地都是,逢年过节必定堵车。

这是我的家乡一年以来大概的变化,这也算是全国个区县不断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每一个人都在默默努力着,每一个人都在为发展做着贡献,相信我们的家乡会越来越美好。写的也许有点片面,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指正。

张家口篇

作者:

瑾尹匡

我的家乡张家口本不是一个特别有名的小城市,以前上大学跟同学说家乡,听者总把张家口,张家界,张家港这三个城市混淆。我得解释说一个在湖南,一个在江苏,我们是属于河北的。

不过说是属于河北,我们的语言饮食文化跟河北不怎么搭边,现在的河北省是由原来的察哈尔、热河、直隶、河北几个省划到一起的,中间扣出来一个北京天津。察哈尔省的省会,原来叫张垣市(如图中所示),就是现在的张家口。因为挨着山西和内蒙,所以我们无论是语言还是饮食文化上比较偏晋蒙两地的习惯。

张垣市(察哈尔省省会,现河北省张家口市)

几年前因为冬奥会,这个城市突然出名了,举办地崇礼,借着奥运会的东风,房价涨到了3-4万,不过这个县城的规模还没北京回龙观一个地方大,也没那么多人,更没什么产业支撑,本地人工资基本在块钱左右,好一点的单位比如银行,政府机关,差不多能到块钱,因此本地的老百姓面对动不动万元的房价,都是望房兴叹。这点不光是崇礼,张家口各个区县都差不多。自从冬奥会开始,加上修高铁,结果就是高铁沿线的每个区县,房价都奔着万元去了。最深刻的是16年中开始的全国涨价去库存,一年之内房价翻了一番,我是比较幸运的,赶在房价涨起来之前提前上了车,当时是爸妈改善置业,就顺带给我在同小区买了一套将来结婚备用,现在反过头来看,除了幸运更多的是后怕,我很多原来高中的初中的同学,没买房子的哪怕家里条件很不错的,面对多万的房价,也都很发愁。

张家口年12月房价走势

现在对房价的感觉都判断不好:下跌的因素是涨价去库存之后,从北京开始的传导效应,现在环京的房子都开始阴跌,燕郊那边腰斩了都要,加上前些日子任志强又怒怼一波,感觉像是要往下走。但是往上走的因素也有,就是高铁还有2年建成,冬奥会还有4年就该开了,所以后期还是有看涨空间。

张家口因为山地的地理特征,造成它的大部分下辖县都是点状分布,整个市不是连片发展,交通不便加上自然禀赋差,最终的结果就是张家口成为下辖国家级贫困县最多的市。以前我们这里是叫4区13县,里边有10个国家级贫困县(如下图),张家口前一阵扶贫不力还让中央在新闻联播里全国通报批评,我同学现在就是在镇政府干扶贫,说下边都是数字脱贫,资源要素要啥没啥,脱啥贫呐。

上图中经济面比较好的地区有三个,张家口市区,宣化区和沙城(沙城是镇级单位,上级属于怀来县,但是本地一贯称沙城不称怀来)。

张家口市区发展起来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通过一个政府平台公司通泰集团,基建项目大上快干,修路架桥产业园,加上卖房子卖地,再通过本地的城市银行张家口银行进行债务互保,基本实现了“三年大变样”,我们这里人都说当时的市长雪碧同志是个耿彦波式的人物,结果是让周围人坑的倒了台,十分可惜。

我家在宣化区,原来是整个张家口经济情况最好的区,因为有个钢铁公司—宣化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五百强企业,隶属于河北钢铁集团,当时市里一半的GDP和财政都是宣化区来背,结果这几年因为国家大形势,钢企关停并转,淘汰落后产能,宣化就开始走下坡路,想转型但是因为市里的总体规划,两级发展(两级定的是张家口市区和沙城),没有宣化什么事,结果就成为了thecityleftbehind,我问过家里在政府的亲戚,现在宣化区的GDP大概在亿左右,主要靠几大厂支撑,比如宣化钢铁集团、沙电(大唐)电力、宣化工程机械公司等等,财政收入一年大概有20亿左右吧,但是因为产业都是资源型的重工业企业,这两年效益不好,财政收入也受了影响,赶上今年区县合并,本来就不富裕的财政还要再填人口,因此很多官职两个并一个,人多肉少,结果就是很多年龄大的官员就提前办内退了。

宣化区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遇到了转型困局的例子,其实整个张家口市也好不到哪去,这是我找的一份年的张家口市百强企业名单:

可以从图中看出,张家口的主要企业除了资源型重工业企业,就是跟政府行为相关的行业企业比较多,走市场路子的还真没什么拿的出手的企业。前几天看别人的头条,保定最起码还有个英利和长城汽车。而且按照地缘优势对比,以未来环京和京津冀的总体规划方案来看,北京天津产业转移的主承接地应该是在保定涿州、固安一带,加上雄安新区所在地,基本上可以确定是向南发展,张家口、承德这边的规划叫生态屏障保护区,要守住青山绿水,此处应连线来自远方的李诞。

国家是看全局,我们只看局部,其实我们想到的发展办法政府也早就想到了,张家口11年开始在市里弄了三、四个产业园区,南山一个,西山一个,东山一个,东山产业园还是张江高科亲自操刀,按理说招商能力应该差不了,结果就是没有什么人来。还有马云说的要在张北建个什么云计算中心,又说明湖新区要建北工大和北理工分校区,都只是喊一喊卖卖房子,实际都是没影的事。

其实原来这边富人挺多的,因为有很多开矿的煤老板,加上原来宣钢效益好的时候,工人能挣个-的,现在是煤挖的差不多了,矿也差不多都拆了,企业职工给你办停职留薪,一个月就开块钱让自谋职业。传导效应就是下边的各行各业经济情况都变得不好了,我家是开连锁店的,14年最高峰的时候开到6家店,现在关的就剩2家了,一年干完抛开房租和工人工资,能持平就很不错了。现在家里人普遍认为,干买卖,干啥啥赔,所以我周围的同学基本都是银行,政府,事业单位,而且特别在乎“在编不在编”,我之前问过我朋友“在编”和“合同工”的区别,在编就是一辈子只要你不辞职不犯错误,这个活就可以干一辈子,合同工是可以解约的。

经济情况不好,收入上不去,大伙对未来都提不起来劲头,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很多家庭的父母却依然是在挖空积蓄给孩子买房买车,而且多数父母盼着孩子早结婚早安心。我一个朋友去年连买房装修加结婚,一共借了30多万的外债,去年办完婚礼,家里一毛钱积蓄没有,现在全家开始慢慢还钱。结婚的花销,我看周围的朋友都差不多是这个路子:男方出房子带装修家具,办婚礼,给礼金(6万左右),女方陪嫁一辆15万元左右的车。结个婚差不多得一百万起步。

消费也呈现出中老年和年轻人两级分化的趋势。我爸妈这一代人消费上很省,现在县里边的商场里出现了那种叫“鹿儿岭”的适于县级消费的大卖场,东西都很便宜,逛的都是县的下辖村的村民和城里的父母这代人。但是年轻人基本不去,他们消费超前,基本不存钱,而且升级消费有很大的需求,但是供给上有缺口,我家里有一说叫“宣化区三大娱乐项目:唱歌上网打台球”,买衣服像阿迪耐克都是换季折扣的,年轻人想吃个麦当劳都没有,所以我认为未来县域城市的改善性消费是有市场的,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供给侧改革吧。

有一点感触比较深的:家里的阶层固化比较严重,子从父业比较普遍,爹妈当官,子女肯定在政府,爹妈在银行,子女也是银行。我们小时候那些富裕阶层现在基本都移民出国了,剩下的稍微觉得自己有点能力的拼爹拼不过,都出来大城市打拼了。不过现在一线城市又清理外地人口,结果这帮人一线城市留不下,三线四线城市又回不去,弄了个里外不是人,最舒服的是拼爹拼不过但是本本分分的那拨人,小富即安,好多时候想想人这辈子不就是这样吗,大家到现在毕业两三年,当初卯着劲冲出来到大城市打拼的,现在理想的菱角也被现实慢慢的磨没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都开始慢慢认真思考起来关于未来的选择,说实话,我们这代年轻人的焦虑真的是非常普遍且严重的,在外打拼的抬眼望下未来,看看房价和户口,焦虑,回头看下留在家里的,也焦虑,焦虑房子、焦虑子女教育、焦虑父母养老,最焦虑的是怕自己错过了什么风景,就这样直线过完一生。

在此有句话送与诸位作为本文结尾: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PS.这篇短文的占比结构跟我回去和朋友实际在下边聊天的情况差不多,房价占去话题的很大一部分,然后就是聊经济和未来发展,未来还是要转到结婚买房和现实的经济情况上来。

延伸阅读:

东北篇:回乡见闻中的魔幻现实:目睹放生之怪现状

1
查看完整版本: 回乡见闻之河北城乡观察疯狂的小区和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