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闻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全省新闻战线优秀新闻作品优秀编辑记
TUhjnbcbe - 2025/6/22 17:38:00

满怀激情记录新时代讴歌新时代

——全省新闻战线优秀新闻作品优秀编辑记者表彰会侧记

年12月31日,全省新闻战线优秀新闻作品优秀编辑记者表彰会在长沙召开。图为大会现场。本版图片均为湖南日报记者郭立亮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陈薇李婷婷余蓉

年12月31日,全省新闻战线优秀新闻作品优秀编辑记者表彰会在长沙召开。

会上,表彰了第29届中国新闻奖湖南获奖作品、年度湖南新闻奖获奖作品,以及在全省重大主题报道中涌现的优秀新闻作品、优秀编辑记者。来自湖南广播电视台、湖南日报社、新华社湖南分社、红网的4位获奖代表先后发言,畅谈自己的采编经历和收获体会,内容精彩,富有感情,给人启迪。

把牢方向导向,奏响新时代最强音

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我省新闻战线的各项工作取得骄人成绩。在揭晓的第29届中国新闻奖中,我省有17件作品获奖,其中《十八洞村这五年》《我的青春在丝路》《长沙有多“长”》等3件作品获一等奖,获奖总数和获一等奖数均居全国第二,取得历史性突破,为我省新闻战线树立了良好形象,赢得了荣誉。这些作品集中反映了我省新闻战线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反映了广大编辑记者践行“四力”要求、勇于开拓创新的丰硕成果。

与此同时,全省新闻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精心组织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非经贸博览会、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外交部湖南全球推介会、国新办湖南专场新闻发布会等重大活动报道,在全省上下营造了共庆祖国华诞、共享伟大荣光、共铸复兴伟业的浓厚氛围,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湖南创新开放新形象。

颁奖现场,掌声不断,气氛十分热烈。荣获年度湖南新闻奖一等奖、来自邵阳电视新闻综合频道的周超群激动地说:“从业5年来,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高规格的会议,也是第一次上台领奖,非常激动。记者要多贴近群众,多挖掘细节,讲好基层故事,只有多沾泥土气,笔下才有光。这次表彰会是对我的一次鞭策。我将继续践行‘四力’,创作更多好作品,讲好邵阳故事。”

来自常德市广播电视台的主持人、记者王雪此次荣获全国新闻战线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优秀个人称号。她手捧荣誉证书,感慨地说:“从业15年,从热爱到深爱,我经历了广播的起起落落。年,是从业以来压力最大、节奏最忙的一年,我们都在努力用不同的方式证明‘广播’没有没落。此次表彰会既是对我的鼓励,更是对我的鞭策。记者不仅仅是一个头衔、一声称呼,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站在年的年终岁尾,我想对所有媒体人说:年,都加油呀!”

推动媒体融合讲好湖南故事

综观湖南今年获奖的新闻作品,既有站位高、说理严谨的评论文章,充满人民情怀、内涵深刻的深度报道,又有短小精悍的消息,形式新颖的融媒体精品。它们共同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新时代湖湘儿女改革开放再出发凝聚起磅礴力量。其中,微视频、长图文、H5、动图等一大批融媒体报道,让新闻的表现形式变得丰富多元,“爆款”不断。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中,湖南主流媒体选取了不同的切入口进行融合创新,取得不俗反响。

作为湖南日报的一名摄影记者,郭立亮坦言,融媒体转型给了他更大的学习提升和挑战的机遇。荣获29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摄影作品《高空救人》,留下诸多有益的思考。作为一起突发事件,既考验记者的快速反应能力,更考验其现场应变能力。

湖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一带一路”主题系列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荣获第29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该节目以小见大,感染力强,融合传播影响力大。谈及获奖感受,该节目制片人傅卓说:“这个奖项含金量很高。其实,我从来没想过会得这个奖,我和同事们也没有期望要通过这个节目达到什么高度。于我而言,当一个作品要署上自己名字的时候,就会格外认真。这是我的职业本能,也是我一直以来所坚持的。纪录片中,这些年轻人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如此奋力、专注地做有意义的事情,从不标榜自我牺牲,用饱满的热情迎接挑战。这些人就是中国的未来。我们拍摄这部纪录片,也是希望观众能感受到这份热忱。”

践行“四力”,练好内功提升本领

年,全省广大新闻工作者积极践行“四力”要求,认真开展“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等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推出精准扶贫在三湘、产业项目建设年、守护好一江碧水等系列重大宣传报道,创作“晨风”“湘声”“宁心”等系列评论,精心组织“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互联网岳麓峰会、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中非经贸博览会等重大主场活动宣传报道,有力彰显了湖南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新形象。这次受表彰的优秀作品和优秀个人,集中展现了我省新闻舆论工作显著成绩和新闻工作者良好风貌。

湖南新闻战线始终坚持把走基层、到现场作为增强“四力”的最佳路径,采写推出了一批有温度、冒热气、反响好的新闻精品。《我的青春在丝路》主创团队奔赴亚非拉19个国家,总行程近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0圈;《圆梦“巴铁”祭英魂》从策划到采写完成,先后历时9个月,记者寻访了9省份24名烈属、14位老兵,深度发掘第一手材料;湖南日报连续几年组织记者新春走基层,特别是年的“枫木潭七日”、年的“走进十八洞”报道,引发广泛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省新闻战线优秀新闻作品优秀编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