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于水竹得幽趣,天将风日娱清怀。《兰亭序集联》是刘照渊题写。
刘照渊,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人民艺术研究院顾问、中国水利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九三河南书画院第一任院长、河南水利文学艺术协会副主席。
艺术成就:年书法作品入选《国际书法展览》,年10月应邀访问日本并举办书法展览,刘照渊书法作品入选参展全国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书法篆刻展览,年5月书法作品入选中宣部《五月的风》书画展览并获书法金奖,年3月应邀到缅甸考察访问,年9月,应邀到德国参加亚太艺术节,年10月,应邀到台湾举办书法展览,年3月应邀到美国举办书法展览。
人于水竹得幽趣天将风日娱清怀
走进山西灵石王家大院
张桂守
王家大院,坐落在山西晋中灵石县静升镇,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余年修建而成。王家大院依山而建,高度层层递进,建筑古香古色。层楼叠院绵延不绝,高耸的城墙散发着昔日大商家族的震慑与威严。与其说这是大院,不如叫城堡更为合适。山西民居的特点在这里尽显,每个院中心都摆放着一两口大缸,原因有三:储水、防火、聚财。
王家大院共有院落一百多座,房屋一千余间,是山西最大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建筑群,被称为“三晋第一宅”,有“民间故宫”之称,并入选《中国民族建筑集·汉·北方民居》一书,全山西仅此一例。
历史上,王家以卖豆腐起家,到清朝因吴三桂叛乱乱局走上仕途之路,并传承了28世余年。鼎盛时期,家族内有40余人在朝中做官,可以说是富甲天下的高官满朝。与普通晋商不同,王家是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大世族,是能与皇权抗衡的存在。
旧时王谢堂前燕。如今的王氏家族已衰败没落,经过从清末开始的几十年战火,王家大院也多有损坏,至今留存的还有4.5万平米,分东西两片区域,两个区域之间由一条腾空的桥连接。
东边院落俗称“高家崖”,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或许因家族历史上多出高官显贵,整个建筑布局类似官府建筑。由3个大小不同的矩形院落所组成,中间三条街道是主院,书院、厨房等配套设施分布左右两侧。主体部分有35座院落、余间房子。城堡四面各开一个堡门。
西边院落俗称“红门堡”,建于乾隆年间,整个布局以中间干道为轴心贯穿三条横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王”字,共有88座院落余间房子。西边院只有一个堡门,正对城堡主街。主街全部由卵石铺成,南北走向,把西边院划分为东、西两大区。
王家大院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很明显都被主人精心地设计过。王家大院以“三雕”著称,木雕、石雕、砖雕于一院,数量和手艺举世罕见。行走在院落间,就仿佛置身于在一间民间雕刻博物馆中,只要你留意,中国古代所有雕刻技法都能在这里看到。
相比于江南园林的万种风情,王家大院似乎稍显寡淡,更注重防御坚固、平战结合。层层叠叠的高大城墙、时而狭窄时而空旷的对比,空间的递进感渲染出一种威严,这种威严不是用金银堆砌的,而是通过空间释放压力。建筑中隐含着长幼有序,有些院落被分为内外两进、三进乃至五进,前堂后寝,等级森严。
视履堡,上方悬挂匾额“寅宾”二字。
寅宾:在农耕时代是告诫人们要日出而作,清晨三时至五时,寅时也;寅时之宾,日出也。寅宾者,恭恭敬敬,迎候日出。现在的意思是恭恭敬敬地引导。
敦厚宅和凝瑞居是王氏兄弟的住处,其中敦厚宅是兄长居所。
上方悬挂匾额“履中蹈和”,两边一副楹联曰:
根植悬瓮山下桂荣槐茂,
水出晋溪园中源远流长。
履中蹈和:本意是处世之道,这里意思应该是希望王家子孙“躬行中庸中和之道”。
敦厚宅前院,上方悬挂匾额“法司马训”,两边一副楹联曰:
铭先祖大恩大德恒以礼义传家风,
训后辈务实务本但求清白在人间。
法司马训:意思即为效法司马光故事训导后人。整幅对联的意思是训教子孙不忘先祖恩德,要以礼义传家,保持人格清白,也不能脱离实际,好高骛远。
敦厚宅后院,两边一副楹联曰:
静观星月感百年沧海桑田,
神思造化乐四时春华秋实。
这一联说的应该是主人的人生感悟,日月星辰之永恒,世事变化之无常;天地造化之有情,喜春种秋收之规律。这不禁让人想到苏子《赤壁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子乔阁,上方悬挂匾额“木本水源”是王庭栋书。
匾意为“木的根,水的源头”。
阁中供奉着的是太原王氏鼻祖王子乔的塑像。王子乔,一说名晋,字子晋。周灵王太子。游伊、洛之间,在嵩山修炼30余年。喜吹笙作凤鸣。后在缑氏山顶,向世人挥手告别,升天而去。而王家就把他当成是王氏的祖先了。
祭祖堂,上方悬挂匾额“光前裕后”。
光前:指光大前业;裕后:遗惠后代。为前代人增光,为后代人造福,形容人功业伟大。旧时多用为称誉别人功高位显。
两边一副楹联曰:
追旧德为善最乐济乡里,
修先业耕读传家望青云。
凝瑞居后院,两边一副楹联曰:
邀造化孝祖先飞鹏起凤,
枕丘山面溪水卧虎藏龙。
上联意为王家人由于敬重上天,不忘其创造化育之恩,而致飞黄腾达。下联意为王家大院头枕黄土高坡,面对清清溪流,在此风水宝地中会出更多人杰。
凝瑞居,规模比敦厚宅的要大一些,但是不及敦厚宅。
凝瑞居,上方悬挂匾额“凝瑞”,两边一副楹联曰:
仰云汉俯厚土东西南北游目骋怀常中意,
沐烟霞披彩虹春夏秋冬抚今追昔总生情。
西门瞻月台,两边一副楹联曰:
静以修身俭以养性,
入则笃行出则友贤。
这一联大意是教导子孙静心来提高自身修养,节俭来培养高尚情操,在家要勤于精进努力学习,在外要结交贤良的人做朋友。
东门,两边一副楹联曰:
树滋讵必陶潜柳,
燕翼端凭韦氏经。
西汉韦贤任丞相五年,其子韦玄成亦官至相位。后世常用“韦氏”比喻宰相世家或权臣世家。这里的“韦氏经”指的是韦氏“一经教子”的典故,西汉大儒韦贤曾以《诗》教授生徒,遂官至丞相。生子四人皆有所立,少子复以明经历官至丞相。谚语说,留给儿子满筐黄金,不如传授儿子一部经书。后常用“一经教子”作为称美学人经籍传家,诗书继业的典故。这句话大意思实施德政不要有陶渊明那种逃避现实的隐士思想,造福子孙要像韦贤父子那样为国出力,担当重任。
德馨轩,两边一副楹联曰:
仁人君子从不屑城狐社鼠多畏避,
丽水秀山最恩怀海晏河清盼常逢。
这一联反映的是长辈的期盼,希望孩子们做一个品行皆优的人。
缥缃居,上方悬挂“澡身浴德”。
澡身:洁身;浴德:沐浴于德。清洁其身,沐浴于道德之中。形容磨炼意志品行,使身心纯洁。《礼记·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孔颖达疏:“澡身,谓能澡洁其身不染浊也;浴德,谓沐浴于德,以德自清也。”这也是孔子和儒家倡导的修养方法。
谦吉居,两边一副楹联曰:
映雪囊萤读书应晓先忧后乐,
披星戴月创业当须务本求实。
这一副联晋商虽是生意人,对子女的教育却丝毫不逊色于官宦,讲究“学而优则仕”。
司马院是一个比较出名的庭院,也叫司马第,它是十五世侯铨州同王寅德的宅院,共有四进院落,当然其中的楹联匾额也是数量众多、极具特色的。
司马第,上方悬挂匾额“燕翼”,两边一副楹联曰:
传家一篇司马训,
克己数卷邺侯书。
燕翼:原见“诒燕”,指善为子孙后代谋划;“司马训”指的是司马光留给子孙后代的家训,“邺侯”指的是唐中期的四朝元老宰相李毅,少时因精研诗书而官至宰相;整幅联合意是以司马光为楷模,训导子孙崇尚节俭,戒奢侈之风:同时也以李毅为榜样,敦促后人潜心诗书,精研学问。
司马院添寿院,有一副楹联曰:
穷不悖义达不离道惟盼箕风毕雨,
乐极生悲否极泰来但思皓月冰心。
箕、毕,是二十八星宿中的两个星座名,古时认为月亮经过箕星座时风动,经过毕星座时雨多。《书·洪范》:“庶民惟星,星有好(hao)风,星有好雨。”孔安国注:“箕星好风,毕星好雨。”;“箕院风毕雨”比喻人民好恶各不相同,王者施政,必须顺乎民情,行德政,如好风好雨,载育万物。这句话大意是说无论是否当官,都不会要离经叛道,背信弃义;世事无常,都要乐观面对;从事物转化规律来说人生命运不论如何变化,我们都要都要力求注重并提高自己的人格道德形象。
树德院,上方悬挂匾额“三槐堂”。
三槐:是指宋朝王祐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其子旦果入相,天下谓之三槐王氏。此处正是表达了王氏后人对其的敬仰以及希望子孙出将入相的愿望。
绿门院内殿,上方悬挂匾额“存厚堂”,两边一副楹联曰:
观幽兰佳菊常守节目光清净,
喜淡饭布衣不欺天心地泰然。
大厅,上方悬挂匾额“克己复礼”,两边一副楹联曰:
辅国有先声宋相元藩明督抚,
传家无别业唐诗晋字汉文章。
克己复礼:是孔子重要的伦理思想。意指克制自己的言行,使其符合周礼的规范要求。据说,此联原是湖南邵阳王氏宗祠联,被引至于王家大院之贞堡三甲东存厚堂绿门院正斤内。辅国,指王氏族人中辅佐治理国家的官员。先声,王氏先世已经有的声誉、声望。宋相,指王安石。元藩,特指元朝被封为河南王、明代朱元璋褒扬为“奇男子”的沈丘王氏王保保。督抚,“总督廵抚”官名的简称。唐诗,指王氏族中王勃、王维、王昌龄、王之涣等人。晋字,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之书法。汉文章,指东汉的哲学家王充。上联说的是王氏族人中历代有治国安邦的人才;下联指王氏族人中历代文化精英,同时激励国人诗礼传家,注重教育和文化学习。
松竹院,上方悬挂匾额“作稽中德”,两边一副楹联曰:
继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
示儿孙两条正路惟读惟耕。
全联以祖训和经验教导儿孙无论种田或读书都要勤俭,不偷懒不奢侈。
清芬院,一副楹联曰:
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人间自有其道,
贫而不移富而不淫世上疑无不能。
这一联的大意是尊敬你应该尊敬的人,爱护你应该爱护的人,这是人世间正常的理法。但是贫穷时你不应该丧失道德品质,富贵时也不应该被金钱权势所迷惑而走上邪路。
作者:张桂守,从事书画楹联艺术方面研究,撰写评论文章。“逐梦前行,不负韶华”,饱览名山大川,遍访名胜古迹。拙作及艺术作品散见《中国楹联报》、《中国书画报》、《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美术报》、《神州诗书画报》、《书画名家报》,易见网络《百度》、《今日头条》、《腾讯新闻》、《艺术杂赏》、《诗词轩》、《古村记》、《环球网·文旅》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