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2019妇女权益年度新闻报告发布中国妇
TUhjnbcbe - 2025/7/27 15:50:00
关于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哪里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妇女权益年度新闻报告初心不改,干货满满。

过去的一年,党和国家继续大力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和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明确提出注重保护外嫁女的合法权利;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民法典草案,多条规定聚焦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的意见》《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让更多妇女和家庭享受生育保险待遇,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推动妇女就业;最高检联合多部门建立健全性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信息库和入职查询制度……

顶层设计高屋建瓴,各地各部门践行不辍。

过去的一年,全国妇联通过召开省区市妇联主席专题座谈会、个案介入帮扶等形式,要求各级妇联组织切实扛起依法维护妇女权益的大旗,在预防、发现、推动解决侵害妇女儿童案件中积极作为;人社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推进就业性别平等;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对教师性骚扰学生等行为“零容忍”,严重违背师德师风者终身禁教;甘肃出台促进女性公平就业工作意见,对女职工达到一定比例的用人单位给予奖励;宁夏回族自治区制定妇女权益保障条例,鼓励用人单位给予符合条件的娃爸娃妈每年各享10天育儿假;上海首例地铁“咸猪手”获刑6个月,填补了该领域刑事打击的空白……

进步在路上,路阻且长。

过去的一年,收获虽多,问题犹在,个案亦不时搅动人们的神经——家暴冲出了家门,“拖拽”在电梯里;高校性骚扰,明里“教授”暗里“叫兽”;性侵未成年人,每每事后扼腕防线失守;就业性别歧视那道玻璃门,看着通透实是上了暗锁的隔挡……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的未来,本报今日归纳撷取年妇女权益年度十大新闻事件,希望承前启后,在这个“双倍爱”的年份,多一些男女平等的鼓与呼,少一些杂音聒噪;多一些享受权益的笑脸,少一些权益受损的泪目。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年,依法保护妇女权益,我们一起努力再出发。

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和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

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人民团体和群团工作、对妇女事业和妇女发展、对家庭工作作出一系列制度安排。

《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营造公平就业制度环境。

《决定》强调,坚持和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帮扶制度。

党和国家始终坚持男女平等,促进妇女在各行各业全面发展。(左至右分别为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晋美多吉马宁/摄)

点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这并不偶然,而是有其深厚的历史、理论、实践逻辑。马克思主义视男女平等的实现程度为衡量社会文明的天然尺度,因此男女平等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可以说,从诞生那天起,我们党就把实现男女平等写在了自己奋斗的旗帜上。执政之后,男女平等成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和内容。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确立了男女平等的原则,年提出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两度把“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写入报告。可谓一脉相承、一以贯之。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世所瞩目,妇女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也可谓翻天覆地,究其深层原因,还是我们的制度优势在发挥作用。这其中,男女平等的制度,极大激发了妇女作为一支伟大的人力资源的活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成功也是在分享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的红利。我们党始终坚持和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领导,善于把推动妇女事业发展的成熟经验和有益做法固化为制度机制,逐步建立起人大立法保障妇女权益、政协协商推动妇女事业发展、政府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妇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桥梁纽带等各项工作机制。关乎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的这些制度机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断健全和完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坚持和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一方面是坚持和完善制度机制,另一方面是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各部门在出台法律、制定政策、编制规划、部署工作时提供更明确的性别平等政策框架,为广大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提供更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尚需强调的一点是,《决定》提出的“妇女全面发展”,相较此前的“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其内涵和外延均有新的提升,有助于推动解决两性发展不平衡、妇女发展不充分问题,是新时代妇女事业发展的新境界。

(孙钱斌中国妇女报总编辑)

2

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注重保护外嫁女合法权益

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公布。《意见》在“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方面明确,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在“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指出,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做好成员身份确认,注重保护外嫁女等特殊人群的合法权利。这是保护外嫁女权益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

点评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我国一以贯之地强调平等保障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各项权益。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农村地区或以不符合“村规民约”为由,或打着“村民代表讨论决定”的旗号,肆意侵害甚至强行剥夺外嫁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导致她们在原生家庭的土地被收回,在嫁入地又分不到新土地,由此失去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侵犯了她们的合法权益,助长了重男轻女的陈腐观念,直接影响到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解决这个妇女维权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中央一号文件将外嫁女土地权益问题列入其中,首次明确提出“注重保护外嫁女等特殊人群的合法权利”,体现出国家对农村妇女的关切关怀,对妇女权益保障工作的高度重视,为维护外嫁女的土地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土地征收补偿等权益所得,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将进一步激发农村妇女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力军作用。

有了中央一号文件的顶层设计,伴随相关立法的日益完善,执法力度的不断增强,救济途径的逐步强化,以及农村妇女权利意识的愈发觉醒,侵害外嫁女合法权利的现象,一定会逐步减少乃至彻底根除。

(佟吉清中国妇女报编委、评论部主任)

3多部门发文纠正就业性别歧视,促进妇女就业

2月,人社部、教育部、全国妇联等九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类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拟定招聘计划、发布招聘信息、招用人员过程中,不得限定性别(国家规定的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等情况除外)或性别优先,不得以性别为由限制妇女求职就业、拒绝录用妇女,不得询问妇女婚育情况,不得将妊娠测试作为入职体检项目,不得将限制生育作为录用条件,不得差别化地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将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因发布含有性别歧视内容的招聘信息接受行政处罚等情况纳入人力资源市场诚信记录,依法实施失信惩戒;对涉嫌就业性别歧视的用人单位开展联合约谈,被约谈单位拒不接受约谈或约谈后拒不改正的,依法进行查处,并通过媒体向社会曝光。

12月25日,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在“推进公平就业保障困难人员发展机会”方面,要求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保障城乡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依法纠正身份、性别等就业歧视现象。

点评

就业性别歧视是一个长期性、世界性难题。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妇女平等就业权,九部门联合发出促进妇女平等就业的通知,首次明确了从拟定招聘计划、到发布招聘信息,直至最终录用的性别歧视判定标准;首次在政策文件中明确就业性别歧视表现形式,具有里程碑意义。

此外,九部门分工协作、创新联合约谈等监管方式,既体现了促进平等就业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体现了国家对综合治理就业性别歧视的信心和决心。

在《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要求“依法纠正身份、性别等就业歧视现象”,将促进妇女就业与性别问题纳入社会主流,将纠正性别等就业歧视现象、推进公平就业融入社会发展大环境,很好地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出台法律、制定政策、编制规划、部署工作中体现妇女特殊需要和利益诉求的重要讲话精神。

总之,年出台的就业政策文件既有促进妇女就业的专项通知,又有纠正性别歧视现象的具体目标,为在世界范围内推进就业性别平等贡献了中国智慧。

(杨慧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研究员)

4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推动妇女就业

5月9日,新华社报道,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三方面的任务举措:

一是加强对家庭婴幼儿照护的支持和指导。全面落实产假政策,支持脱产照护婴幼儿的父母重返工作岗位。

二是加大对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支持力度。按标准和规范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及配套安全设施,鼓励通过市场化方式,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在就业人群密集的产业聚集区域和用人单位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

三是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支持用人单位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支持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

为深入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自年10月8日起施行。10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点评

妇女“半边天”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保障机制的持续完善。过去一年,是国家出政策、引方向、落实招、减负担,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推动女性就业的重要一年。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用人单位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的《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都明确提出,支持用人单位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鼓励通过市场化方式,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在就业人群密集的产业聚集区域和用人单位建设完善托育机构;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出台的《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明确,对于承担一定指导功能的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社区托育服务设施,中央预算内投资按每个新增托位给予1万元的补助;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也再次强调了“幼有所育”这一重大的民生问题。

这些“大礼包”,把妇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挂在心上、落于行动,把维护妇女群众权利、保障妇女就业做在实处,有助于缓解妇女事业与家庭之间的矛盾,保障她们的劳动权益。可以说,在后人口转变时代,公共服务的支持,无疑将成为撬动“性别红利”的重要杆杆。

(杨菊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

5

多部门推动建立健全性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信息库和入职查询制度

年,上海新城控股董事长猥亵女童案、广东茂名市信宜智力残疾女童被性侵案、湖南衡阳市祁东县多人性侵未成年女孩等案件引发社会强烈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9妇女权益年度新闻报告发布中国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