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届
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
精彩开启……快来参赛!
名家点评全程公开最高奖励元点击了解
对天灾当有敬畏心
警惕“未然”变“已然”
■沈相姗(西南科技大学)
——本文系红网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0月22日11时03分,在四川绵阳市北川县发生4.7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当地居民表示有明显震感,家中玻璃被震碎。地震发生后,在位于北川新县城的永昌小学,学校的老师第一时间紧急有序疏把全校余名学生到操场安全地带。(10月22日央视网)
四川位于地震高发区,地震发生后,网友纷纷上网热议,但却不乏调侃之声:“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我已经能肉测地震等级了”“跑的都是外地人吧,本地人这点等级都已经见怪不怪了”。诚然,这种调侃反映了大众的乐观态度,但是,需要提醒的是:面对天灾,拥有敬畏心极为重要。
调侃作为一种生活的调节剂未尝不可,然而,在地震高发地带,对于天灾的调侃一旦成为一种常态,难免会弱化地震在人们心中的危害。一旦真正严重的地震袭来,这种日常的调侃,很有可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人们的逃生选择。
更严重的是,当公众对天灾失去敬畏,甚至是进行调侃时,那些怀揣着敬畏心的人仿佛成了异类。在地震发生之际,逃生者会被耻笑、调侃,这种社会环境很有可能形成一种群体压迫,导致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大家的第一反应都不是逃生,而是观望,导致宝贵的逃生时间白白流失。
微博网友
羊仔刺说:“没有经历过地震的人看到经历过地震的人因为一点晃动就吓得裸奔逃跑会觉得很可笑,我想只有经历过大地震甚至因为地震而失去过家人的人才知道那种害怕和恐惧,没有人能感同身受。”千万分之一的可能一旦发生,那就是百分之百。地震绝非“狼来了”的故事,保持敬畏,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安全。中国人常说“防患于未然”,可面对忧患,一旦人们习惯了以轻松诙谐甚至是不重视的态度对待,“防患于未然”的“防”字,便无从谈起了。当“未然”变成“已然”,留给我们的,只有惨痛的教训。
·参赛指引·
往届回顾
(点击标题查看)
-那些年,摘下“星星”的你-
-第5届“评论之星”:重庆大学杨元瑞-
-第4届“评论之星”:中国人大岳永婕-
-第3届“评论之星”:湖南师大王艳华-
-第2届“评论之星”:华中科大于蕾-
-首届“评论之星”:山西大学王言虎-
回复关键词看往期精彩内容
评论大赛︱评论之星︱大学生群︱我要投稿︱评论女神︱评论男神︱月度之星︱王昱︱伍瑞冰︱红辣椒︱红辣椒评论︱红网评论︱时评之道︱时评︱研讨会︱时评研讨会︱佳作评选︱杂文︱评论员︱评论媛︱女作者︱女评论员︱时评家︱评论家︱评委︱佳作︱投稿︱信箱
hlj.rednet.cn
长按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