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今年9月23日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央视新闻频道“丰收中国中国农民丰收节”特别节目,以直播连线方式聚焦衡阳县库宗桥镇华山村中稻丰收场景,这是继去年11月2日衡南县清竹村袁隆平第三代杂交稻试验基地双季稻测产后,央视新闻直播再次选择衡阳。央视一连两次在衡直播背后,是衡阳高产农业、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交出的漂亮答卷。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央视新闻直播背后,折射出衡阳粮食生产高产攻关的坚实脚步。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市,衡阳粮食产量每年保持在万吨以上,占湖南全省粮食产量的10%左右,在全省长期名列前三。水稻高产靠的就是科研。
1
记者罗佩瑶
丰收的九月,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稻香。我现在所在的是在衡南县第三代杂交水稻试验示范基地,我现在手里拿的正是经过精心培育的第三代杂交水稻,这一株饱满的稻穗上大概会有到粒,今年预计亩产将达到公斤,比去年还多了多公斤。
今年晴热天气多,水稻长势比去年好。衡南基地的双季稻产量有望突破公斤,打破基地去年双季稻亩产公斤的纪录。
1
衡南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甘宗恒
按照目前的估计来势(长势),公斤应该是不成问题,我估计向公斤进*。
衡南基地自年建成后,与袁隆平院士团队一直合作至今,是袁隆平院士团队在全国三十多块试验田中合作时间最长的。从超级稻到双季稻,从亩产公斤到亩产突破1公斤,多个超级稻品种在衡阳种植成功,从这里走向全国。
有了高产更要高效。在9月23日,央视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特别节目中,衡阳县的智慧农机令人耳目一新,刷新我们对传统农业的认知。1
记者罗佩瑶
年,衡阳县(财*)投入六十万元,按照“互联网+农机作业+农机维修+农机监测+农机补贴”的综合(目标)功能,建立了湖南(全省)第一家县级农机大数据监管服务平台。农机具安装了北斗终端设备以后,它的行驶路线、耕作面积、耕作质量都实时可查,为农户提升耕作质量提供精准的数据帮助。
一个平台,农机状态实时掌控,农事作业精准制导,信息科技的普遍运用让种粮大户省心省力,更让农业效率得到飞速提升。1
衡阳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农机监管股股长刘华
目前系统里面大概有四百多台机具,然后这一块主要,我们针对的还是高端机具主要这一块机具的作业量也比较大,对农户来说的话,他需求量也会比较大。
如今,衡阳县共有13家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无人遥控插秧机、履带式旋耕机、打捆一体机等新装备陆续投入全县粮油生产中。智慧农业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为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1
记者罗佩瑶
乡村振兴离不开特色农业。在衡东县霞流镇李花村,小小的鸭蛋,也能够创造上亿元的大产业。这其中的咸蛋*,孵化出了让村民脱贫致富的“*金*”。再加上咸蛋和皮蛋,每年能够为村里带来上亿元的产值。
李花村水系发达,从明朝开始,就有养殖鸭子的传统。如今,村里养殖鸭子有四十多万只,年产鸭蛋一亿多枚,是衡阳地区鸭蛋产量最大的村。正值中秋时节,当地咸蛋*销售供不应求。
村里今年还计划养殖十万羽鸡,投产卤蛋生产线,并建立相应的冷冻仓库及物流体系,在强化“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效应的同时,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1
衡东县霞流镇李花村*总支书记阳国清
我们今年收入可以达到万,预计明年可以达到3万,反正力争在五年之内,我们村集体收入达到一个亿。
央视新闻直播连续两次聚焦衡阳,是被衡阳农业科学规划、高产稳产、科技创新所吸引。连续五年,衡阳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万吨以上,农业基本盘持续稳固。通过特色农业全产业链的构建,衡阳农业现代化走在湖南省第一方阵,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是年的2.5倍。展望“十四五”,衡阳将继续积极探索“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新途径,持续在智慧农业、粮食生产、特色养殖等百亿优势特色产业链上发力,以“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化、差异化产业格局,不断追求农业生产更优质的品种、更高的产量,去实现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来源:衡阳新闻联播)
编辑:吴乐
责编:刘骏
三审:雷万福
新闻热线衡阳综合广播:
衡阳交通经济广播:
衡阳新闻联播:
都市报道:
衡阳市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