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闻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热眼螃观丨武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TUhjnbcbe - 2022/11/6 18:00:0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战争”,让老乡实现小康,早已成为普遍共识。但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扶贫*策到期、扶贫干部归队,交完“卷”、脱了贫的贫困地区又该何去何从?

十九届四中全会为此指出了明确方向: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和“完善”是两个动词,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向更高的层次和水平跃升,观潮君认为这一次跳跃的水平线是实现了当前语境中的整体脱贫,即“后脱贫时代”的乡村发展。

当然,这些年通过社会各界的合力,我们向广大贫困地区注入大量资源以激活和催生贫困地区的内生发展动能。但这些新生的发展引擎在年以后,如何继续维持匀速运转,甚至加速,则是现在就必须着眼思考的议题和提前谋篇布局的内容。

11月12日—14日,湖南省委“三农”工作专家组、省社科院、湖南师范大学共同举办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研讨会在邵阳武冈举行,探讨的主要议题就是脱贫之后乡村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

“为什么选择武冈,是因为当一些地方都还将目光聚焦在如何实现脱贫的时候,这里已经在做脱贫之后的准备和探索。总结武冈经验、提炼武冈模式,有助于为更多的地方提供借鉴和参考。”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中央农办乡村振兴专家委员、省委“三农”工作专家组组长陈文胜说。

从特惠性帮扶到普惠性民生

航拍武冈。

武冈市地处湘西南、邵阳市西部中心,是革命老区、武陵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县(市)。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乡村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基本社会保障不足等突出问题,年全市贫困发生率达12.7%。

近年来,武冈坚持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取向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年武冈实现了全市整体脱贫摘帽,截止目前,全市8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37%。

如果仅仅从当前脱贫成效的角度,武冈或许与其他地方一样都拿到了分。但如果从长远乡村发展的角度,或许可以超出分,因为武冈做了许多“附加题”。

当我们探讨脱贫攻坚时,精准扶贫是绝对的关键词,而要实现精准自然要强调具有独特性的个体,因为实现精准扶贫的第一道关口就是精准识别。也就是说,脱贫攻坚是一项针对个体的特惠性帮扶,有着明确的个体目标。但在武冈,观潮君看到的却是一种包含特惠性帮扶工作的普惠性民生工程。即在把贫困人口生活水平作为区域民生短板补齐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区域的整体民生水平,以“大河涨水小河满”的思路进行脱贫。

当地在教育、医疗、就业、养老、饮水安全等多个领域,均是立足长远、立足全民,而并非将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单列。比如斥资2.17亿元,通过提质改造、完善配套原有39个水厂,覆盖个村的管网延伸工程和新建小型供水工程、建设水池水井等项目个,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5%以上。养老方面,在对原有敬老院提质改造的同时,针对特困人员、贫困对象、空巢老人等6类群体,施行3类费用管理,由单一入住特困人员的“基本养老”模式向“基本养老+小康养老”模式转变。截至年9月,武冈全市共有公办养老床位余张,供五保老人、困难群众以及其他老人入住。目前,武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登记参保达42万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

从实现短期脱贫到解决长期相对贫困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观潮君认为武冈在这方面的探索值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热眼螃观丨武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